《服装洗涤与去渍技术》
作者:
来源:
更新日期:2009-05-05
浏览次数:次
第一章 污垢
一、认识污垢
1.污垢的概念
2.污垢的性质
3.污垢的复杂性
二、污垢的分类
1.以污垢的来源进行分类
2.以污垢的形态进行分类
3.以污垢的基本属性进行分类
三、污垢的形成
1.承接、洒落与堆积的污垢
2.通过接触与摩擦沾染的污垢
3.通过某些介质沾染或吸附的污垢
四、污垢的结合方式
1.物理性结合
2.化学反应性结合
3.带电粒子型结合
4.混合型结合
五、污垢的成分
六、污垢的识别与判断
1.查
2.看
3.嗅
4.摸
5.析
七、顽固的污垢——渍迹
1.渍迹的类型
2.渍迹的识别与分析
第二章 水洗技术
一、衣物水洗概论
1.对水洗认识的误区
2.水洗技术是洗衣技术的基础
3.水对纤维、面料和服装的影响
4.衣物水洗的质量标准
二、水洗的基本原理
1.洗涤原理的基本公式
2.水洗的基本要素
3.水洗去污的基本过程
4.水洗的目的是做减法
三、适宜水洗的衣物类型
1.内衣、单衣类
2.卧具类
3.运动休闲衣物类
4.防寒服类
5.帘、巾、帐、套类
6.各种工作服类
四、水洗设备与工具
1.水洗设备
2.水洗工具
3.防护用品
五、水洗的工艺与技法
1.洗涤方式的选择
2.水洗衣物的分类
3.水洗基本工艺
4.手工水洗技法
5.手工水洗操作程序
六、水洗的原料与助剂
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2.洗涤剂
3.后处理剂
4.氧化剂
5.还原剂
七、不适宜水洗的衣物(或是需要加倍小心洗涤的衣物)
1.在水洗过程中可能产生明显抽缩或变形的衣物
2.水洗中可能严重掉色的衣物
3.水洗后可能产生损伤的衣物
4.其他不宜水洗的衣物
八、水洗八忌
1.不分大小
2.不分颜色
3.不分脏净
4.不分原料
5.温度不宜
6.用料过多
7.中途放手
8.长泡不管
第三章 衣物水洗工艺
一、水洗T恤、衬衫工艺
1.T恤、衬衫水洗工艺1(浅色)
2.T恤、衬衫水洗工艺2(浅色重垢)
3.T恤、衬衫水洗工艺3(浅中色)
4.T恤、衬衫水洗工艺4(浅中色、重垢)
5.T恤、衬衫水洗工艺5(中色、重垢)
6.T恤、衬衫水洗工艺6(深色)
7.T恤、衬衫水洗工艺7(红紫色)
8.T恤、衬衫水洗工艺8(拼色)
二、水洗羊绒衫、羊毛衫
1.羊绒衫、羊毛衫的洗涤方式选择
2.水洗羊绒衫、羊毛衫基本工艺
3.使用原料
4.注意事项
5.水洗羊绒衫工艺
6.水洗羊毛衫工艺
三、水洗羽绒服
1.羽绒服面料分析
2.羽绒服污垢分析
3.羽绒服洗涤基本工艺(一)
4.羽绒服洗涤基本工艺(二)
5.原料应用
6.注意事项
7.水洗羽绒服工艺
四、水洗羽绒被
1.羽绒被分析
2.水洗羽绒被基本工艺
3.使用原料
4.水洗羽绒被工艺
五、水洗休闲服装
1.休闲服装所指范围
2.休闲服装常用面料
3.休闲服装特点
4.水洗休闲服装基本工艺
5.水洗休闲服装使用的原料
6.水洗休闲服装工艺
六、水洗毛纺面料裙子、裤子
1.毛纺面料裙子、裤子类型分析
2.可以水洗的毛纺面料裙子、裤子
3.使用原料
4.水洗毛纺面料裙子、裤子基本工艺
第四章 干洗技术
第五章 湿洗技术
第六章 去渍技术
第七章 去渍技术工艺
附录:洗染业相关词汇中英文对照
《文摘》:
也可以使用去渍刷沾清水刷拭,或在去渍台上使用清水及冷风交替喷除,严重的则需要使用温度较高的清水去除。需要注意的是去除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留给渍迹被水分润湿、浸软、溶解和离析的时间。
(3)粘性渍迹
在渍迹范围之内有较为明显的残留物,但是用手触摸时会感到面料表面仍然是柔软的,渍迹本身也有粘软的感觉。这是一些如蜜汁、果酱、奶糖、浓稠的水果汁以及涂料、胶水、一些树脂类的物质等。粘性渍迹的成分差别较大,它有可能是食物类的渍迹,也有可能是一些化工产品。因此去除前最好对渍迹进行相关的分析或试验,有利于较为准确地判断,便于选择去渍剂。
(4)硬性渍迹
总体讲沾有这类渍迹的衣物是少数。硬性渍迹表面会有明显的残留物,渍迹范围之内手感明显发硬,甚至形成完全板结而坚硬的区域;有的可能呈现半透明状,颜色可能比周围还要深一些。经过水洗或干洗后,这类渍迹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如清漆、油漆、石蜡、沥青、指甲油、502胶、玻璃胶、内外墙涂料、干涸的树脂等。去除这类渍迹大多数需要使用相应的有机溶剂,选择正确的溶剂是最重要的。而使用前一定要考虑面料对溶剂的承受能力,避免伤及面料。不能取得准确判断结果时必须在衣物的背角处进行试验。
(5)假性渍迹
这是一些从表面观察非常像色性渍迹的“污渍”,有时比面料底色的颜色深一些,有时也会比面料底色浅一些,没有任何残留物。假性渍迹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仅仅是小斑点,有的甚至可以遍布衣物的全身。由于实际上并非留有污渍,所以严格地讲不能称其为渍迹。但是大多数消费者或是洗衣企业员工都会认为这儿没有彻底洗净还有残存污渍,因此我们称之为“假性渍迹”。在显微镜下或倍数较高的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是面料表面受到一些损伤。有的是纯毛面料发生了局部缩绒;有的是由于面料受到摩擦,纱线出现毛羽,表面形成细密的绒毛,实际上是发生了浅表性的磨伤;还有的则是纱线开拈,甚至是面料表面的染料脱落等。由于上述种种受了损伤的部位对光线反射不同,从而造成了渍迹的假象。假性渍迹不能使用任何去渍剂处理,只能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措施进行修复。如浅表性磨伤可以使用福奈特润色恢复剂进行修复处理,使之恢复原状。这类假性渍迹中无法修复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
有需要者请与大连洗染协会秘书处联系。电话:0411-86788717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纺织品与服装洗涤实用技术》
下一篇:《服装洗涤事故案例分析》